时间: 2025-05-01 04: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1:44
梗死(Infarction)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组织或器官的局部区域死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血管被血栓、脂肪沉积或其他物质阻塞时。梗死可以发生在心脏(心肌梗死)、大脑(脑梗死)、肺(肺梗死)等部位。
“梗死”一词源自拉丁语“infarcire”,意为“填充”或“堵塞”。在医学术语中,它指的是由于血管堵塞导致的组织死亡。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逐渐专业化。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梗死成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公众对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认识不断提高,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日益受到重视。
提到“梗死”,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生命的脆弱、紧急的医疗状况和家庭的担忧。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严重的健康问题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亲友因心肌梗死而紧急送医的情况,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健康的重要性和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梗死”用作隐喻,表达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生命如花,梗死在风中, 一瞬的凋零,永恒的哀愁。
在不同语言中,“梗死”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心肌梗死称为“Myocardial Infarction”,脑梗死称为“Cerebral Infarction”。
通过对“梗死”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医学和日常语言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它准确地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而在日常语境中,它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了解这个词的词源、用法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使用它,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1.
【梗】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引证】
《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