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4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47:13
懵然无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完全不知道,处于无知状态”。其中,“懵然”表示一种模糊、不清楚的状态,“无知”则指缺乏知识或不了解情况。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深度无知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事物或情况完全不了解。
在文学作品中,懵然无知 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面对复杂或突发情况时的无助和困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匮乏。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心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学*者在某个阶段的认知状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一无所知”强调完全缺乏知识,而“茫然无知”则强调在面对问题时的迷茫和无助。
懵然无知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无知状态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深度无知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懵然无知** 有时被用来批评那些对重要事务缺乏基本了解的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教育和知识普及相关,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普遍的人类状态——在面对未知时的无助。它提醒我在表达时要考虑到听众的知识背景,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做报告,当时我感到非常懵然无知,但这次经历教会了我在面对未知时要勇于学*和提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懵然无知,
如同漂泊的船只,迷失了方向。
但愿有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
让我不再懵然,勇敢探索未知。
视觉上,懵然无知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迷茫的眼神或困惑的表情。听觉上,它可能与一种迷茫的语调或不知所措的沉默相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mpletely clueless" 或 "totally ignorant",它们都传达了一种深度无知的状态,但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懵然无知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并表达人们在面对未知时的状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交流中考虑听众的知识背景的重要性。
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王朔《许爷》:“一个~,只当他是嫖客,无耻纠缠。”
1.
【懵】
(形声。从心,瞢声。本义:昏昧无知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沈括《梦溪笔谈》-此懵然者为之也。
【组词】
懵钝、 懵憧、 懵昧、 懵懵、 懵头懵脑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