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5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3:11
招风惹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招来风,惹来雨”,比喻引起麻烦或争端,多指因言行不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纷争。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喻。在古代,风和雨常被用来象征动荡和不安,因此“招风惹雨”逐渐演变成形容引起麻烦的成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对言行谨慎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避免招风惹雨被视为一种智慧和修养。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麻烦、争议和不安。在使用时,它常常带有警告或批评的意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而招风惹雨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在公共场合发言需要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可以将“招风惹雨”融入描述一个多事之秋的场景,如:“秋风起,落叶纷飞,一语成谶,招风惹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狂风暴雨中,四周是摇摆的树木和飞溅的水花,象征着因言行不慎而陷入的困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r up a hornet's nest”,意为“捅马蜂窝”,比喻引起麻烦或争端。
通过对“招风惹雨”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在语言表达中谨慎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体现,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考虑到言行的后果。
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惹】
(形声。从心,若声。本义:招引)。
同本义。
【引证】
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组词】
惹口面、 惹邪、 惹起、 惹口舌
4.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