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23:5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23:57:45
“作工”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工作,即进行生产或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指具体的手工劳动,也可以泛指任何形式的工作或职业活动。
“作工”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作”(做、进行)和“工”(工作、劳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工”已有工作的含义,而“作”则强调了进行或从事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工”逐渐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工作。
在**文化中,“作工”常常与勤劳、奉献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劳动最光荣”,“作工”被赋予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作工”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勤奋和努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社区服务项目,我们需要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帮助。那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作工”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一种服务和奉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作工”:
晨曦微露,作工的号角响起,
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希望。
每一滴汗水,都是梦想的种子,
在劳动的田野上,绽放着未来的花朵。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工厂,工人们开始一天的作工,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碰撞声,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劳动场景。
在英语中,“作工”可以对应为“work”或“labor”。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工作的态度和价值观可能有所不同,但“作工”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其核心意义是普遍的。
通过对“作工”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工作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途径。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以更好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