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6:13
“作底”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
“作底”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作”(做、进行)和“底”(底部、基础)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并不频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应用。
在中华文化中,“作底”常常与稳固、坚实的基础相联系,反映了**人对于基础重要性的认识和强调。
“作底”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固和可靠的感觉,联想到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支持。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讨论项目计划或家庭装修时使用到“作底”这个词,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爱作底,绘出生活的色彩斑斓。”
视觉上,“作底”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沉的背景色或稳固的建筑基础;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实有力的声音,如同稳固的基础。
在英语中,“作底”可以对应为“foundation”或“base”,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这个概念都是强调基础和支撑的重要性。
“作底”这个词汇在强调基础和支撑方面非常重要,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体现了对稳固性和可靠性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概念。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