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03:06
“亡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已经去世的人,即死者。它是一个比较正式和书面化的表达,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正式的文书中。
这些同义词在语气和使用场合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故人”带有更多的情感色彩,而“死者”则更为中性。
“亡人”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亡”字最初指失去、消失,后来引申为死亡。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已有使用“亡人”的记录。
在*传统文化中,对亡人的提及和处理通常带有一定的仪式感和尊重,如清明节扫墓、祭祀等俗,都体现了对亡人的敬意和怀念。
提到“亡人”,往往会引起一种哀伤、怀念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时间的流逝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提及或想到“亡人”,我总会想起那些已故的亲人,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亡人”:
在寂静的夜晚,星光下,
我轻声呼唤着亡人的名字,
他们的影子在月光中轻轻摇曳,
仿佛在回应我的呼唤。
提到“亡人”,我可能会联想到安静的墓地、飘动的白幡、低沉的哀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eceased”或“the dead”,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亡人”相似,但在日常口语中,人们更常用“dead person”或“passed away”。
“亡人”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和怀念。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与生者相处的每一刻。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