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2 17:5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7:51:39
词汇“亡不旋跬”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亡不旋踵”的误写或变体。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将以“亡不旋踵”为基础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亡不旋踵”字面意思是“死亡不会转身”,比喻事情非常紧急或危险,连死亡都无法逃避。这个成语强调了情况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亡不旋踵”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和比喻意义一直沿用至今。这个成语的历史悠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紧急情况的描述和理解。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紧急和危险的情况,强调了人们在危机面前的勇敢和决心。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迫和危机感,让人联想到生死攸关的场景,激发人们的紧张和警觉。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紧急情况或危机时,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紧迫感。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亡不旋踵”用来形容主人公面临的生死抉择或关键时刻,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战场上士兵们奋勇作战的场景,或是灾难现场人们紧急救援的画面,这些都能与“亡不旋踵”的紧迫感相呼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生死攸关”、“危在旦夕”等,也能传达类似的紧迫感。
“亡不旋踵”这个成语在描述紧急和危险情况时非常有用,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紧迫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旋】
转轴。
【引证】
唐·杜甫《画鹰》-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温酒器。通称“旋子”。
【引证】
元·戴侗《六书故》-旋,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
4.
【跬】
(形声。从足, 圭声。本义: 古代的半步) 古时称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 故半步叫“跬”。
【引证】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组词】
跬行、 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