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7:51
智人(Homo sapiens)是人类学和生物学上对现代人类的学名,意指“智慧的人”。这个术语源自拉丁语,其中“Homo”意为“人”,“sapiens”意为“智慧的”或“有知识的”。
在科学和学术语境中,“智人”通常用于区分现代人类与其他早期人类物种,如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人类的智慧、道德或历史。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除非是在讨论人类学或生物学话题时。
同义词:现代人、人类(在某些语境下) 反义词:早期人类物种(如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
“智人”这个词汇源自拉丁语,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生物学文献中。随着人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这个词汇被用来指代现代人类,以区别于其他已灭绝或现存的早期人类物种。
在现代社会,“智人”这个词汇常用于科学普及和教育中,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生物学和进化历史。在一些哲学和伦理学讨论中,这个词汇也被用来探讨人类的本质和责任。
对于我来说,“智人”这个词汇带有一种科学和理性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人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它提醒我们作为智慧生物的责任和潜力。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在阅读关于人类进化和生物学的书籍时遇到“智人”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作为物种的独特性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智人”:
智人之光,照亮了黑暗的洞穴, 思维的火花,点燃了文明的火焰。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智人在星空下围坐,讨论着宇宙的奥秘。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人类的智慧和探索精神。
在不同语言中,“智人”通常被翻译为相应的科学术语,如法语的“Homo sapiens”,德语的“Homo sapiens”,中文的“智人”。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和语言中都指代现代人类。
“智人”这个词汇在我对人类生物学和进化的理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一个科学术语,也提醒我们作为智慧生物的独特性和责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讨论相关话题。
1.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