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2:30
侵扰:指侵入并干扰他人或他物的正常状态或活动,通常带有负面或不受欢迎的意味。
侵扰一词源于古汉语,由“侵”和“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侵扰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或政治斗争中的侵犯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侵扰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强调个人隐私和空间的文化中,侵扰可能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侵扰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如不安、烦恼或愤怒。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被打扰、被侵犯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侵扰可能体现在各种情境中,如邻居的噪音、工作中的干扰等。这些经历可能让人感到不适或压力。
在诗歌中,侵扰可以用来表达内心的不安或外部环境的压迫,如:
夜幕低垂,星光黯淡,
侵扰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心中的宁静,已被无声的侵扰打破。
侵扰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混乱的画面,或是嘈杂、刺耳的声音,如战争的炮火声、城市的喧嚣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侵扰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相似,即指不受欢迎的干扰或侵犯。
侵扰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或状态,还传达了一种负面情感和联想。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意图。
1.
【侵】
(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侵,渐进也。 、 宋玉《风赋》-侵淫谿谷。 、 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渐进之貌。”-侵淫促节。
【组词】
侵润、 侵寻、 侵淫、 侵寻
2.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