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3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1:59
“何至于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它表达了一种惊讶、不解或失望的情绪,通常用于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严重性感到意外或无法接受。
“何至于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和情感表达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何至于此”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表达了对极端情况的反感。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提醒人们避免走向极端。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惊讶和反思。它让我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出乎意料的糟糕情况,促使我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朋友因为一个小误会而闹得很僵,我当时就用了“何至于此”来表达我的不解和遗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何至于此凋零?”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荒凉景象的画面,配以悲伤的音乐,来强化“何至于此”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w could it come to this?”或“Why has it come to this?”,它们在语义和情感表达上与“何至于此”相似。
“何至于此”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能够传达特定的情感,还能够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早听我的忠告,~。
1.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引证】
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组词】
此等、 此生、 此地、 此个、 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