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8:5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8:59:25
词汇“东笏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信息中提取和推测。
“东笏社”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个位于东方(东)的、与笏(古代官员上朝时用来记事的板子)有关的组织或社群(社)。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文献记载,这个定义更多是基于字面意义的推测。
由于“东笏社”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古风或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东笏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基于推测的例句:
由于“东笏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硬要找,可能的同义词包括“东方文社”、“笏记会”等,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
关于“东笏社”的词源和演变,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可供参考。这个词汇可能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区的产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淡出了现代汉语的使用。
如果“东笏社”确实存在过,它可能与古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特别是与官员的职责和文人的活动有关。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这一点只能停留在推测层面。
对于“东笏社”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些人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联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可能只是一个陌生且不具情感色彩的词汇。
由于“东笏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东笏社”作为一个虚构的古代文人组织,用于构建故事背景或角色身份。例如,在小说中,可以描述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加入了东笏社,从而展开一系列的故事。
由于“东笏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具体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果要在视觉上表现这个词汇,可能会使用古代文人的服饰、笏板等元素。
由于“东笏社”不是一个国际性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几乎不存在。
总的来说,“东笏社”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和意义主要停留在推测层面。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能有助于拓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但在日常语言表达中的实用性非常有限。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笏】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手板。
3.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