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2:57
“五谷不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五种主要谷物(通常指稻、黍、稷、麦、豆)没有收成或无法生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农业歉收,粮食短缺,经济困难的情况。
“五谷不升”源自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实际情况,反映了古人对粮食生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农业歉收,也用来比喻其他形式的失败或困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粮食是国家的根本,五谷不升往往与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直接相关。因此,这个成语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沉重和忧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困难和挑战。在表达时,它常用来唤起人们对困境的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经历了经济困难或项目失败,可能会用“五谷不升”来形容那段艰难的时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五谷不升的年头,心似荒原,渴望雨露的滋润。”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crop failure”或“famin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五谷不升”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人们对粮食安全和稳定的深切关注。在现代社会,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描述和理解各种形式的困难和挑战。
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谷】 ——“吐谷浑”(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升】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引证】
《说文》。按,十合也。-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 《小尔雅》-两匊谓之升。 、 《诗·唐风·椒聊》-蕃衍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