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1:23
“亡灵”一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已经死去的人的灵魂或鬼魂。在汉语中,它通常带有一定的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常用于描述那些在死后仍然存在或被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与活人互动的灵魂。
“亡灵”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死亡和灵魂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但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死者的灵魂。
在许多文化中,亡灵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如在墨西哥的“亡灵节”(Día de los Muertos)中,人们庆祝亡灵的归来,认为这是与逝去亲人团聚的时刻。
“亡灵”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略带恐惧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孤独和不可知的事物,同时也可能唤起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思。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会有与“亡灵”相关的经历,如在某些**仪式中感受到亡灵的存在,或在梦境中与已故亲人相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亡灵在风中低语,诉说着未竟的愿望。”
结合图片,亡灵可能被描绘为模糊的影子或苍白的面孔;在音乐中,可能通过低沉的旋律和空灵的声音来表现亡灵的氛围。
在英语中,“亡灵”可以对应为“ghost”或“spirit”,在不同文化中,对亡灵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各有特色,如西方的万圣节和东方的盂兰盆节。
“亡灵”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表达,还触及文化、**和心理等多个层面,是理解和体验人类对生死认知的重要词汇。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