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09
捻土焚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捻起泥土,点燃香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虔诚的**仪式或对神灵的尊敬。
在文学作品中,捻土焚香 常用来描绘人物对神灵的虔诚或对某种信仰的坚守。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仪式或传统俗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民俗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具体描述某些仪式的行为。
同义词:烧香拜佛、虔心祈祷 反义词:亵渎神明、不敬神灵
捻土焚香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仪式。在古代,人们认为泥土是大地之母的象征,捻土焚香是对大地和神灵的双重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泛指各种虔诚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捻土焚香 是一种常见的仪式,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传统*俗的尊重。在现代社会,尽管**仪式的形式有所变化,但这个成语仍然保留了其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捻土焚香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古老的庙宇、虔诚的信徒和悠久的传统,这些联想增强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参观古庙时亲眼目睹了捻土焚香的仪式。那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们对信仰的坚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古庙静谧,
信徒捻土,香烟袅袅。
心怀敬畏,祈愿平安,
传统之光,照耀心间。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庙中捻土焚香仪式的画面,香烟缭绕,信徒虔诚。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寺庙中的钟声和诵经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也有相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在印度教中,人们会进行阿迪亚纳**(Aarti)仪式,点燃油灯和香火,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捻土焚香 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我拜罢也忙瞻顾,多谢神灵佑护。
1. 【捻】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4.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