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12
捺印:指在文件、合同或其他书面材料上按下手印或印章,以证明身份或表示同意。这个动作通常涉及将手指或印章蘸上印泥,然后按压在纸张上。
捺印一词源自汉语,其中“捺”意味着按压,“印”指的是印章或印记。在古代,捺印是官方文件和私人信件中常见的认证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留其重要性。
在**文化中,捺印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法律和文化实践的一部分。它不仅用于法律文件,还用于艺术作品的签名和认证。
捺印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和严肃的场合,如签订合同或遗嘱。它也可能引发对个人隐私和法律责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捺印可能出现在各种正式文件的处理中,如银行开户、签订合同等。
在诗歌中,捺印可以被比喻为生命的印记,每个按下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象征着个人的存在和选择。
视觉上,捺印可能让人想到红色的印泥和清晰的指纹图案。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按下印章时的轻微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捺印的行为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签名更为常见,而在亚洲国家,捺印(尤其是使用印章)更为普遍。
捺印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实际应用的词汇。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承载着法律、文化和个人身份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捺印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
1.
【捺】
(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同本义。
【引证】
《游仙窟》-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
【组词】
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 捺抉、 捺弮
2.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