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7:17
“泣前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鱼在水中哭泣。这个成语比喻人处于困境或悲伤之中,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它源自《庄子·外物》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一个渔夫在捕鱼时,看到一条鱼在水中哭泣,感叹鱼也有情感,但最终还是将其捕获。
在文学作品中,“泣前鱼”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孤独和无助,特别是在面对不公或困境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哲学讨论中,它会被引用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泣前鱼”源自《庄子·外物》,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万物皆有情感,人类不应忽视其他生命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人类的孤独和无助。
在**传统文化中,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和万物的平等,因此“泣前鱼”这个成语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不公。
“泣前鱼”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深沉的悲伤和孤独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挣扎却无人理解的人,引发对社会关怀和同理心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在工作中遭遇不公,感到自己就像泣前鱼,无人理解他的困境。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表达了他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我如泣前鱼,泪水融入夜的深渊,无人知晓我的悲伤。”
想象一条鱼在水中孤独地游动,周围是寂静的水面,这种画面和氛围可以与某些悲伤的音乐相结合,增强“泣前鱼”的情感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fish out of water”(如鱼离水),比喻人处于不适应的环境中,但这个表达更多强调的是不适应,而不是孤独和无助。
“泣前鱼”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它不仅是一个文学表达工具,也是对社会关怀和同理心的提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处境。
1.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2.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3.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