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9:07
木钵:字面意思是指用木材制成的碗或容器。它通常用于盛放食物或其他物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木钵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木”和“钵”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木钵是常见的餐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作工艺和设计风格也不断演变,但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保持不变。
在某些文化中,木钵被视为传统和自然的象征。例如,在日本,木钵常用于茶道,强调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文化中,僧侣使用的木钵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木钵给人以自然、朴素和温暖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森林、手工艺术和传统生活方式,唤起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材料的喜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手工艺市集上购买了一个木钵,用于盛放水果和坚果。每次使用它,都能感受到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愉悦感。
诗歌: 在森林的怀抱中, 木钵静静躺着, 盛满清晨的露水, 映出自然的颜色。
故事: 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有一个传说,每当月圆之夜,用木钵盛放的水会变成甘露,治愈一切疾病。村民们每年都会举行仪式,祈求健康和丰收。
视觉:想象一个木钵放在一张木桌上,周围是绿植和阳光,营造出一种自然和宁静的氛围。 听觉:想象用木钵盛放的水轻轻晃动的声音,或是木钵与木勺轻轻碰撞的清脆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木钵的使用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木钵可能更多被视为一种环保和健康的选择;而在东方,它可能更多与传统和**仪式相关。
木钵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实用性和装饰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钵】
(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
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
【引证】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吾一瓶一钵足矣。
【组词】
钵盂、 钵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