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3:23
词汇“使心别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方言性质的表达。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让心情平静,不再生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使心别气”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让人的心情平静下来,不再生气或愤怒。这里的“使”是动词,意为“让”或“使得”,“心”指心情或情绪,“别”在这里可能是方言用法,意为“不再”,“气”则是指生气或愤怒的情绪。
由于这个词汇的古雅或方言性质,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可能不常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表达,用以描述人物情绪的变化或某种安抚手段的效果。
由于“使心别气”不是一个标准现代汉语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地区方言的残留,或者是古代汉语的遗留表达。
在强调和谐与情绪管理的文化背景下,这样的表达可能被用来强调情绪控制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安抚和理解的情境,以及在冲突中寻求和平解决的愿望。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遇到需要安抚他人情绪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表达。
在创作中,可以将“使心别气”融入到描述人物情绪转变的场景中,增加文本的文学色彩和深度。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柔和的音乐或温暖的阳光,这些都是能够带来平静感觉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由于“使心别气”不是一个普遍的现代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
“使心别气”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语言中对于情绪管理和和谐共处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
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娘一向使心别气。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别】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