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8:04
位听神经是指人体中负责传递听觉和平衡信息的一对脑神经,医学上称为前庭耳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它由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组成,分别负责传递平衡感和听觉信息到大脑。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位听神经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神经系统的特定部分。在日常口语或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直接出现,但与之相关的听觉和平衡问题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讨论听力损失或平衡障碍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位听神经的功能。
位听神经这个词汇源自拉丁语“nervus vestibulocochlearis”,其中“vestibulum”意为前庭,“cochlea”意为耳蜗。随着医学术语的标准化,这个词汇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使用。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关注增加,位听神经这个词汇在科普文章和健康教育中越来越常见。它帮助公众理解听力障碍和平衡问题的生物学基础。
提到位听神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听力损失、眩晕等不适感,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然而,从科学角度看,它也是人体精密构造的一部分,值得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位听神经的功能可能不太被直接关注,但在听力保护和健康维护方面,了解其功能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寂静的夜里,位听神经轻轻诉说, 耳蜗的旋律,前庭的平衡, 编织成生命的交响乐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神经细胞的微观世界,位听神经如同细丝般连接着耳蜗和大脑,传递着声音的秘密。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耳语或是深沉的交响乐。
在不同语言中,位听神经的医学术语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和结构在全球范围内是统一的。例如,在德语中,它被称为“ vestibulocochleärer Nerv”。
位听神经作为一个医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理解人体功能和健康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增强对听觉和平衡机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这些重要的感官功能。
1.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3.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4.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