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2:09
悬心吊胆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和胆都悬挂着,形容非常担心、害怕或紧张。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危险、不确定或紧张的情况时的心理状态。
悬心吊胆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心理状态的形象化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紧张和担忧情绪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悬心吊胆常常与面对重大或挑战时的紧张情绪相关联。它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普遍恐惧,以及在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重大考验或不确定性时的心理状态,如考试、面试或等待重要消息时的感受。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等待一个重要面试的结果时,我感到悬心吊胆,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这种紧张的情绪持续了几天,直到我收到面试通过的消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月影婆娑,
悬心吊胆,梦回往昔。
风声鹤唳,心绪难平,
待到黎明,方知安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tenterhooks" 或 "on pins and needles",它们都用来形容紧张和不安的状态。
悬心吊胆 这个成语在描述紧张和担忧的情绪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个人经历中也常常能够找到其影子。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都非常重要。
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地过日子。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礼记·曲礼》-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
【组词】
吊纸、 吊问、 吊死、 吊祠
4.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