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00
“可喜可愕”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物既令人高兴又令人惊讶。字面意思是指某件事情或现象既有值得喜悦的一面,又有令人震惊的一面。
在文学作品中,“可喜可愕”常用来形容一些复杂的**或人物,如历史转折点、人物命运的突变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一些戏剧性或矛盾性较强的情况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的情感反应。
“可喜可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随着汉语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固定为现在的形式。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待事物的辩证思维,即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种思维方式在**的哲学、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积极面的期待和喜悦,也有对未知或负面影响的担忧和惊讶。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公司突然宣布了一个重大变革,一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许多同事将面临职业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可喜可愕”这个词汇很好地描述了我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可喜;夜雨突至,叶落可愕。”
在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边是欢庆的场景,一边是突如其来的风暴。在听觉上,可能是一首旋律中既有欢快的部分,也有紧张的转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ttersweet”,用来形容既有甜蜜又有苦涩的事物。
“可喜可愕”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让我在描述复杂情感和**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矛盾和复杂性。
春抌机杼,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之音,咸会于溪。
1. 【可】
2.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3. 【可】
4.
【愕】
(形声。从心,咢声。本义:惊讶)。
同本义 愕,惊也。——《广雅·释诂一》。
【引证】
《汉书·张良传》-愕,然欲殴之。 、 班固《西都赋》-犹愕眙而不能阶。 、 《聊斋志异·促织》-成骇立愕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