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3:04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那些能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的微小颗粒物质。这些颗粒物通常指的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μm)的颗粒物,简称PM10。它们可以来自多种源头,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烧过程、自然尘埃等。
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和公共卫生,可吸入颗粒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涉及空气质量监测、健康风险评估等。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可以用来描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或健康问题。
同义词:悬浮颗粒物、大气颗粒物、空气污染物 反义词:清洁空气、新鲜空气(这些词汇并不直接反义,但代表了没有污染的理想状态)
可吸入颗粒物这个词汇是现代环境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和健康关系的认识加深,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使用。
在许多工业化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政府和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推动了相关政策和环保措施的实施。
提到可吸入颗粒物,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雾霾、口罩、健康风险等负面形象,引发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和对健康保护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户外活动的时间,或者在空气质量差的时候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在诗歌中,可以将可吸入颗粒物比喻为“城市的尘埃之泪”,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哀愁和对清洁空气的渴望。
通过观看雾霾笼罩的城市景象或听闻关于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或“PM10”,德语中的“ inhalierbarer Feinstaub”,都指代类似的概念,反映了全球对这一环境问题的共同关注。
可吸入颗粒物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术语,它不仅关系到空气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个人层面,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加注意空气质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 【可】
2.
【吸】
(形声。从口,及声。本义:吸气入体内)。
同本义。
【引证】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 《庄子·逍遥游》-不食五谷,吸风引露。
【组词】
吸呼、 吸留、 吸风、 吸新吐故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颗】
(形声。从页(xié),果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kě) 本义:小头) 引申指颗粒状物。
【引证】
《说文》-颗,小头也。 、 元好问《未开海棠》-翠叶轻拢豆颗匀。
【组词】
颗盐、 颗子
多用于圆形或粒状物。
【引证】
《颜氏家训》。按,如米粒珠子皆是。-北土通呼物一凷改为一颗。
【组词】
三颗黄豆;两颗绿豆
5.
【粒】
(形声。从米,立声。本义:米粒,谷粒)。
养活。
【引证】
晋·傅咸《喜雨赋》-生我百谷,粒我烝民。
6.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