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0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09:35
“以一警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惩罚或警示一个人来警告或教育更多的人。基本含义是利用个别案例来达到普遍教育或震慑的目的。
“以一警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治国理念,强调通过个别案例来达到普遍教育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政治和法律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教化”理念,即通过教育和示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规则和纪律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警示性的。它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法律的威严、教育的责任和社会的秩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学校看到老师通过处理个别学生的违规行为来警示全班,这种做法有效地维护了课堂纪律,也让其他学生更加自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以一警百,风声鹤唳,警示之钟,响彻心扉。”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审判场景,或是学校里的纪律处分。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警钟的声音,提醒人们注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an example of someone”,意思是通过惩罚某人来警示他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以一警百”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体现了教育和法律的理念,也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纪律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严肃和警示性的信息非常重要。
本想~,好好批评她一通。
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光的家乡平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东海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处决土匪豪强许仲孙,于是东海变得安定起来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3.
【警】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警,戒也。 、 《周礼·宰夫》-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 、 《礼记·文王世子》-所以警众也。 、 《文赋》-乃一篇之警策。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年或者大警晋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警其余。
【组词】
警告;警励、 警迹人、 警鼓、 警动、 警新、 警众、 警省
4.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