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5:5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56:53
词汇“孅啬”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对其进行分析:
“孅啬”(xiān sè):形容人过分节俭,吝啬到极点,甚至到了不合理的地步。
“孅”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与“纤”有关,表示细微、精细;“啬”字则表示节俭、吝啬。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了过分节俭的程度。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是一种美德,但过分节俭,即“孅啬”,则被视为负面品质。
提到“孅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过分节俭,不愿意分享或帮助他人的人,给人带来一种负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过分节俭的人,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周围人的感受和关系。
在创作中,可以将“孅啬”作为一个角色的特点,通过故事情节展现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节俭的看法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孅啬”这种极端的节俭行为在大多数文化中都可能被视为负面。
“孅啬”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节俭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人的行为特点。
1.
【孅】
细小。 同: 纤
【引证】
《说文》。段注:“孅与纤音义皆同,古通用。”-孅,锐细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师古曰:“孅,细也。”-妩媚孅弱。 、 《汉书·食货志上》-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 汉·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
2.
【啬】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小篆从来回,“来”是小麦,“回”(lǐng)是仓库。本义:收获谷物)。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嗇)此字本训当为收谷,即穑之古文也。转注为爱濇之义,或借为濇。 、 《礼记·郊特牲》-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 《仪礼·觐礼》-啬夫承命。 、 《仪礼·夏小正》。按,重农事也。-王狩,啬人不从。 、 《仪礼·特牲礼》。注:“啬者,农力之成功。”-主人出,写啬于房。 、 《礼记·郊特牲礼》。疏:“种曰稼,敛曰啬。”-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 《史记·殷本纪》-舍我啬事。 、 《仪礼·少牢礼》。注:“收敛曰啬。”-啬黍。 、 《汉书·成帝纪》-服田力啬。
【组词】
啬事、 啬夫、 啬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