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4:4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4:46:49
时而:副词,表示有时候或不时地,用于描述某种行为或状态在时间上的间断性或不规则性。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时而”常用来描绘人物情感的波动或自然景象的变化,增加叙述的生动性和层次感。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时而”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或事物的状态不固定,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
专业领域:在科技或医学领域,“时而”可能用于描述数据的波动或症状的不规则出现。
同义词:有时、偶尔、间或
反义词:总是、经常、一贯
词源:“时而”由“时”和“而”组成,“时”指时间,“而”表示转折或并列关系。 历史演变:在古代汉语中,“时而”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含义,用法更加广泛。
在中华文化中,“时而”常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人的情感变化,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和表达。
情感反应:使用“时而”时,常给人一种事物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感觉,有时也带有一种诗意的美感。 联想:想到“时而”,可能会联想到四季的更替、人生的起伏等。
在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时,我常用“时而”来表达其多变性,如“他时而热情,时而冷漠”。
诗歌:
时而阳光洒满大地,
时而雨滴轻敲窗扉,
生命的旋律,
在时而的变换中,
奏响最美的乐章。
视觉:想到“时而”,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画面中天气在晴朗和阴雨之间交替变换。 听觉: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旋律多变的音乐,时而轻快,时而低沉。
在英语中,“时而”可以对应为“sometimes”或“at times”,用法相似,但“时而”在汉语中更强调时间上的间断性和不规则性。
“时而”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事物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和灵活运用“时而”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现力和沟通效果。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