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9:37
“时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时”和“绥”两个字组成。其中,“时”通常指时间或时代,而“绥”有平安、安定之意。因此,“时绥”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个时间或时代中保持平安、安定。
在文学作品中,“时绥”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祝福,希望他们在特定时期内平安无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书信或公文中,它仍然是一个恰当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文件中,“时绥”可能用于强调在特定时期内的稳定和秩序。
“时绥”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尚书》等,已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绥”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时绥”常与祝福和祈愿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节日或重要时刻,人们常用此词表达对他人的良好祝愿。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向往。
“时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和安宁的。它让人联想到平静的生活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写给远方朋友的信件中使用“时绥”一词,表达我对他们平安和幸福的祝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绥”:
春风拂面时绥,
花开满园无恙。
愿你岁月静好,
心中常驻阳光。
“时绥”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或是悠扬的古琴声,带来一种平和与安宁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ace and tranquility”或“safe and sound”,但这些表达没有“时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时绥”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感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祝福,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绥】
(会意。从糸(mì),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绥,车中把也。 、 《礼记·少仪》-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 、 《左传·哀公二年》-子良授太子绥。 、 《我国古代的车马》-《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
【组词】
执绥、 绥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