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4:3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4:38:18
教规:指团体或教派制定的规范信徒行为和信仰的规则或法律。它通常包括仪式、道德准则、生活规范等方面的规定。
“教规”一词源自汉语,由“教”和“规”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教”指教导、教育,“规”指规则、规范。随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专指内部的规范和法律。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教规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一些社会中,教规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础;在另一些社会中,教规可能与现代法律和价值观发生冲突。
教规往往与信仰、传统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可能引发敬畏、尊重或反感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仪式的庄严和神秘。
个人经历中,教规可能体现在家庭传统、节日庆祝或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准则上。例如,遵守家庭中的某些*节日俗。
在诗歌中,可以将教规融入对信仰和传统的赞美:
教规如星辰,指引夜行者, 信仰之光,穿越黑暗与迷茫。
教规可能让人联想到建筑的庄严、音乐的神圣,或是**仪式的肃穆。
在不同文化中,教规的体现和重要性各不相同。例如,伊斯兰教的*在社会中具有极高的权威,而**的教规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和道德的实践。
教规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规范信徒的行为,也反映了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教规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文化和**的内涵。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规】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 《孟子》-规矩方圆之至也。 、 《诗·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 、 《楚辞·离骚》-圆曰规,方曰矩。 、 《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 《荀子·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组词】
规绳、 规旋、 规轮、 规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