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18
词汇“同成异败”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同”、“成”、“异”、“败”。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同成异败”字面意思是指在同一目标下,共同努力的人成功,而不同心协力的人失败。这个成语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心协力会导致失败的结果。
“同成异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同成异败”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被用来教育和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向上的,它鼓励人们团结合作,共同追求成功。在联想方面,人们可能会想到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或团队合作的案例。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深刻体会到了“同成异败”的道理。当时,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紧密合作,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这让我更加坚信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同心协力共前行,
同成异败显真章。
团结一心创辉煌,
共赴成功彼岸长。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手拉手共同前进的画面,象征着团结和合作。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和决策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例如英语中的“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团结则立,分裂则败)。
通过对“同成异败”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团结和合作的理念。
同则成,异则败,皆然也。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4.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