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45
词汇“榷货”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和法律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榷货”进行深入分析:
“榷货”字面意思是指官方对某些商品进行专卖或征税。在古代中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会对盐、铁、酒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这种制度下的商品被称为“榷货”。
“榷”字古义为“独木桥”,引申为“独占”、“专卖”。“榷货”一词最早见于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应用范围有所变化,但核心意义始终围绕官方对商品的控制和征税。
在中国古代,榷货制度是国家控制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价格,也反映了古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对于现代人来说,“榷货”可能带来一种历史感和专业感,联想到古代政府的严格管理和经济政策。
在历史研究或写作中,了解“榷货”的含义和背景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古代经济和社会状况。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运用“榷货”一词,增加作品的历史真实感和深度。
结合古代市场或官府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榷货”的实际运作场景。
在其他文明中,如罗马帝国也有类似的专卖制度,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榷货”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在研究古代经济和法律制度时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
1.
【榷】
(形声。从木,寉(hè)声。本义:独木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两头聚石,以木横架之,故亦名石杠。”-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 、 《广雅·释室》-榷,独梁也。 、 《初学记》-独木之桥曰榷。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