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7:59
“求贤如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口渴时急切地寻找水一样,急切地寻求贤能之士。基本含义是指领导者或组织迫切需要并积极寻找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才。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君主或领导者对贤才的渴望,如《史记》中描述刘邦对张良的重视。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组织或个人对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专业领域,如企业管理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强调了人才对于组织成功的重要性。
同义词“招贤纳士”强调的是主动招募贤能之士,而“求才若渴”则更强调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反义词“排斥异己”和“嫉贤妒能”则表达了与“求贤如渴”相反的态度,即不欢迎或嫉妒有才能的人。
“求贤如渴”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反映了古代君主对贤才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也适用于商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贤能之士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求贤如渴”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开放、进取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同时也激励领导者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在个人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家公司,他们求贤如渴,不仅提供了优厚的待遇,还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这让我感受到了公司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求贤如渴”融入到对人才的赞美中:
春风拂面人才至,
求贤如渴心不迟。
桃李满园皆英杰,
共绘宏图展翅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领导者站在高处,目光远眺,周围是广阔的天地,象征着他对人才的渴望和期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象征着对人才的追求和期待。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unting for talents”或“Desperate for talen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求贤如渴”这个成语不仅是*传统文化中对人才重视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它提醒我们在个人发展和组织管理中,应始终保持对优秀人才的尊重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贞观之初,~。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渴】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口渴。
【引证】
《广韵》-渴,饥渴。 、 《诗·王风·言子于役》-苟无饥渴。 、 《诗·小雅·采薇》-载饥载渴。 、 宋·苏轼《浣溪沙》-日高人渴漫思茶。
【组词】
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