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21
“五蠹”一词源自**古代,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指的是五种对国家有害的人或事物。这五种“蠹”分别是:学者(儒家学者)、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兵役的人)和商工之民。韩非子认为这些人对国家的法治和集权构成威胁,因此称之为“五蠹”。
在文学中,“五蠹”常被用来批判那些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构成威胁的群体。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历史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五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分析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思想。
“五蠹”一词的词源直接来自《韩非子》,其含义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讨论古代政治思想时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五蠹”的概念反映了法家对社会秩序和国家集权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被视为“蠹”的群体确实对国家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一概念也体现了古代政治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蠹”这个词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对社会有害的群体。它也让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识别和应对类似的“蠹”。
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我曾使用“五蠹”这个词来批判那些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群体。它帮助我更清晰地表达我的观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蠹潜伏于暗角,法治之光难照耀。”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的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各自代表着“五蠹”,在黑暗中潜伏,等待机会破坏社会的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蠹”的概念,但类似的批判性思想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古希腊的“智者”批判。
“五蠹”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政治思想,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思考如何识别和应对对社会有害的群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它们。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蠹】
(形声。本义:蛀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蠹,木中虫。 、 《周礼·翦氏》。注:“穿食人器物者,蠹鱼亦是也。”-掌蠹物。 、 《吕氏春秋·达郁》。注:“蠹蝎木中之虫也。”-树郁则为蠹。
【组词】
蠹役、 蠹怪、 蠹薮、 蠹贼、 蠹蝎、 木蠹;蠹字、 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