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0:10
“备守”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准备防守或守备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为了防御或保护而进行的准备工作。
在文学作品中,“备守”可能用来描述军队或个人在面对潜在威胁时的警觉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安全或体育(如足球的防守准备)等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常用词汇。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备守”更强调准备的状态,而“守备”可能更侧重于实际的防守行动。
“备守”由两个汉字组成,“备”意味着准备,“守”意味着守护或防守。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备守”常常与军事战略和防御工事相关联,反映了古代对于防御和安全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公共安全和个人防护。
“备守”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警惕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准备应对可能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户外探险中体验到“备守”的重要性。我们小组在进入未知区域前,每个人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确保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备守”:
在寂静的夜晚,星辰备守着天空,
每一颗闪烁,都是对未知的警觉。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士兵在夜幕下静静地备守着,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坚定。配合这样的画面,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紧张的音乐来增强氛围。
在英语中,“备守”可以对应为“standby”或“guard”,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备守”有所不同。
通过对“备守”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在军事和安全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们保持警觉和准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意图。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