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38:19
备取:这个词通常用于教育或职业领域,指的是在正式录取名额已满的情况下,作为候补名单上的候选人,等待可能的空缺名额。
备取一词源于汉语,由“备”和“取”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备”有准备、预备的意思,“取”则有选取、录取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于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教育和招聘领域。
在**,备取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为那些成绩优秀但因名额限制未能直接被录取的学生提供了额外的机会。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备取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期待和不确定性的感觉。对于备取生来说,虽然有机会被录取,但也存在不确定性,这种状态可能会带来焦虑和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备取可能意味着在等待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便在机会来临时能够抓住。例如,一个备取生可能会利用等待时间参加额外的培训或学*,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备取”比喻为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象征着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备取的时光里,
我学会了耐心与坚韧,
如同种子在土壤中等待,
只为那一瞬的绽放。
备取可以联想到一个候补名单,上面列着一排排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期待的面孔。视觉上,这可能是一张有序的列表,而听觉上,可能是 ticking clock 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机会的到来。
在英语中,“备取”可以对应为“on the waiting list”或“reserve list”。在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中,备取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为候补者提供机会。
备取这个词在教育和职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公平竞争和机会均等的原则。通过对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以及它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备取”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