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1:57
词汇“困勉下学”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困勉下学”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学习。其中,“困”可能指的是困境或困难,“勉”意味着努力或勉励,“下学”则可能指的是学习或求学的过程。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很难找到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使用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在描述一个人在逆境中坚持学习的情境中使用,比如在经济困难、健康问题或其他挑战下仍然坚持学习。
由于“困勉下学”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追溯其确切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它可能是由个人或特定群体创造的词汇,用于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情境。
在鼓励勤奋和坚韧的文化背景下,“困勉下学”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它强调了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坚持自我提升和学习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的形象,激发人们对自我努力的认同和赞赏。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在分享个人经历或鼓励他人时,可以使用类似的表达来传达坚持和努力的精神。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困勉下学”来描绘一个角色在逆境中坚持学习的形象,以此来传达坚韧和毅力的主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学生在简陋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励人心的旋律来增强“困勉下学”的情感氛围。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且没有明确的跨文化对应词汇,我们无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比较。
“困勉下学”虽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能够激励自己和他人。
1.
【困】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困,故庐也。
2.
【勉】
(形声。从力,免声。本义:力所不及而强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勉,彊也。 、 《论语·子罕》-丧事不敢不勉。 、 《楚辞·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 、 《荀子·天论》-勉力不时。
【组词】
勉意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