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1:21
困兽:字面意思是指被困住的野兽,通常用来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或团体,特别是指那些虽然受到限制但仍具有潜在威胁或力量的人或事物。
“困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实际的野兽被捕获或困住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比喻层面,用以描述人的困境。
在**文化中,“困兽”常与“困兽犹斗”这一成语联系在一起,强调即使在绝境中也不放弃斗争的精神。
“困兽”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壮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挣扎、抵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职场压力或人际关系困境时使用“困兽”这一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像困兽在夜的牢笼中低吼,我的心在寂静中寻找出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被铁链束缚的狮子,它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紧张的交响乐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aged beast”,虽然字面意义相似,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困兽”这一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困境,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深度的比喻,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
1.
【困】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困,故庐也。
2.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