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0:17
崖墓:崖墓是指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墓穴,通常用于埋葬古代的贵族或重要人物。这种墓葬形式在、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都有发现,尤其在,崖墓是古代墓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崖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崖”指的是陡峭的山崖,“墓”则是指埋葬死者的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崖墓这一概念逐渐被用于描述在悬崖上开凿的墓穴。
在**,崖墓多见于四川、陕西等地,如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旁的崖墓群。这些崖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观念,以及对永恒和尊贵的追求。
崖墓给人一种神秘、庄严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人类对死亡的敬畏。它也让人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处崖墓,那里的宁静和历史的厚重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崖墓:
在悬崖的怀抱中,
崖墓静静地沉睡,
岁月的风霜,
雕刻着不朽的传说。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座崖墓在悬崖上孤独地矗立,风声呼啸,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印度,也有类似的崖墓,如著名的埃洛拉石窟,其中不仅有**建筑,也有崖墓。这些崖墓在不同文化中都体现了对死后世界的重视。
崖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墓葬文化的信息,也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哲学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
2.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