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2:13
“崖岭”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陡峭的山崖和高耸的山岭。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地势险峻、山峰耸立的自然景观。
在文学作品中,“崖岭”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壮丽或险峻的氛围,如“群山环绕,崖岭耸立”。在口语中,它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具体的山地特征,如“那边的崖岭很适合攀岩”。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地质学中,“崖岭”可能会有更精确的定义和使用。
同义词中,“峭壁”强调陡峭,“山脊”强调山脉的延伸,“峰岭”强调山峰的连绵。反义词则与“崖岭”的地势高低形成对比。
“崖岭”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崖”和“岭”两个字组成,分别指山崖和山岭。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就已经存在,并且组合使用来描述山地特征。
在文化中,“崖岭”常常与山水诗画、武侠小说中的险峻山川相联系,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能与户外探险、登山等现代活动相关联。
“崖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赞叹,它让我联想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这种联想在表达中常常用来强调某种宏大的场景或情感。
在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我亲眼目睹了壮观的崖岭,那种直插云霄的景象至今难以忘怀。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界的壮丽景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崖岭”:
晨曦初照,崖岭如剑,
刺破天际,巍峨不减。
结合图片,“崖岭”可能让人联想到高耸的山峰和陡峭的岩壁,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山风呼啸或鸟鸣回荡在山谷中的声音。
在英语中,“cliff”和“ridge”可以分别对应“崖”和“岭”,但“崖岭”作为一个组合词,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通过对“崖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自然景观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自然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
2.
【岭】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岭,山道也。 、 南朝宋·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