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0:07
词汇“殊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殊”通常表示“不同”或“特别”,而“目”可以指“眼睛”或“目标”。因此,“殊目”可能意味着“特别的目光”或“特殊的目标”。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字面解释进行。
“殊目”可以解释为具有特殊意义或目的的目光或目标。
由于“殊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用特别的方式看待事物或追求独特的目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广泛的认知和接受度。
由于“殊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殊目”可能被用来强调某人的独特性或某个目标的特殊性。
“殊目”可能给人一种专注和独特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有远见和独特视角的人。
由于“殊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殊目”来描述一个独特的视角:
在人群中,他用殊目寻找,
那被遗忘的,独特的宝藏。
“殊目”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专注的眼神或一个独特的目标,这可以通过描绘一个专注的人物或一个独特的目标来实现视觉联想。
由于“殊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详。
“殊目”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范围有限,但在强调独特性或特殊目标时,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