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04
怠惰因循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词组成:“怠惰”和“因循”。
结合起来,怠惰因循 描述的是一种懒惰且缺乏创新和进取心的状态,不愿意改变或尝试新事物,总是沿袭旧有的方式和习惯。
在强调创新和进取的现代社会,怠惰因循 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相悖。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创新一直被推崇。
怠惰因循 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停滞不前、缺乏活力和动力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引起焦虑和不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克服怠惰因循的情况,比如在学习或工作中,需要不断激励自己,避免陷入舒适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光的长河里,
我们不应怠惰因循,
要像晨曦中的露珠,
不断闪耀,不断前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azy and complacent" 或 "stuck in a ru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相似的消极状态。
怠惰因循 是一个有力的词汇,用来描述一种需要避免的消极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通过深入学习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勤奋和创新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愿尽其学,职事羁缠,未得继清,怠惰因循,不能自疆(强)。
1.
【怠】
(形声。从心,台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怠,慢也。 、 《尔雅》-懈,怠也。 、 《广雅》-怠,赖也。 、 《国语·周语》-可先而不备,谓之怠。 、 《礼记·檀弓》。注:“惰也。”-吉事虽止不怠。 、 《礼记·曲礼》。注:“放散身体也。”-毋怠荒。 、 《国语·晋语》-怠偷甚矣。 、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 《商君书·弱民》-兵民怠而国弱。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组词】
怠荒、 怠戏
2.
【惰】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惰,不敬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 宋·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
【组词】
惰傲、 惰慢、 惰肆、 惰骄、 惰偷
3.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4.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