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35:41
暖气:指用于加热室内空气的设备或系统,通常通过燃烧燃料、电力加热或利用热水循环来提高室内温度,以达到供暖的目的。
暖气一词源于汉语,由“暖”和“气”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温暖和气体。在古代,人们使用火炉等简单设备取暖,而现代暖气系统则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随着科技进步,暖气设备和系统也不断更新换代。
在寒冷地区,暖气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供温暖,还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一些国家,政府还会对供暖费用进行补贴,以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温暖的冬季。
暖气常常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冬日的舒适和放松。它是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一间有暖气的房间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安慰。
在个人生活中,暖气是冬季的必需品。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雪,我回到家中,打开暖气,泡上一杯热茶,那一刻的温暖和舒适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暖气可以被描绘为冬日里的守护神:
暖气如守护神, 在寒冷的冬夜, 用它的温暖, 守护着每一个梦。
暖气带来的视觉联想通常是温暖的色调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听觉上,暖气运行时的轻微嗡嗡声也能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暖气的使用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北欧国家由于气候寒冷,暖气系统非常发达;而在热带地区,暖气则不是必需品。
暖气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物理上的温暖,还承载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暖气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信息。
1.
【暖】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煗、作暖。-煖,温也。 、 《国语·鲁语上》-海多大风,冬煗。 、 《汉书·系传上》-孔席不煗。 、 《礼记·王制》-七十非帛不煖。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组词】
暖谷、 暖阳阳、 暖景、 暖丝、 暖煦、 暖意、 暖炉、 暖霁
使温暖。
【引证】
李直夫《虎头牌》-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组词】
暖心话、 暖耳、 暖酒、 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