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3:44
词汇“布襦”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文雅的词汇,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对“布襦”的深入学*和分析:
“布襦”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布料制成的短衣或短袄。在古代,襦是一种上衣,通常指短上衣或内衣,而“布襦”则特指用布料制作的这种衣物。
在文学作品中,“布襦”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服饰或特定历史时期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服饰或历史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或服装设计中,可能会提及“布襦”作为研究对象。
“布襦”一词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服饰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短衣”、“短袄”等取代了“布襦”,使其成为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
在古代**,服饰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布襦”作为一种简单的服饰,可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服饰文化。
提及“布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简朴生活和文人墨客的形象。它可能带有一种古朴、文雅的情感色彩。
由于“布襦”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如果参与古装剧的制作或古代服饰的研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布襦”来描绘一个朴素的文人形象:
晨曦微露,书生披布襦,
笔走龙蛇,墨香满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文人穿着“布襦”的画作,画面中可能还有书卷、笔墨等元素。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乐器的声音,如古筝或笛子。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布襦”的词汇,但类似的简单服饰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日本的和服中的“浴衣”。
“布襦”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和中华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襦】
(形声。从衣,需声。本义:短衣;短袄。襦有单、复。单襦近乎衫,复襦则近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襦,短衣也。 、 《急就篇》。-袍襦表里曲领群。 、 《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袴。 、 《乐府诗集·陌上桑》-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组词】
短襦;襦袄、 襦衣、 襦带、 襦袖、 襦裤、 襦帼、 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