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5:10
“咬指吐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咬住手指,伸出舌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惊讶、害怕或不知所措时的表情和动作。
在文学作品中,“咬指吐舌”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突发**或意外情况时的反应,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惊讶或困惑。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描述心理学或行为学相关的研究中。
同义词: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惊慌失措 反义词: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从容不迫
“咬指吐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源自古代人们对特定情绪反应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形容惊讶或害怕的表情——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咬指吐舌”这样的成语在描述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人们对情绪反应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惊讶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未知或超出预期的情况时的自然反应,这种反应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观看一场紧张的足球比赛时,当我的球队在最后一分钟逆转比分,我身边的球迷们都咬指吐舌,完全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星辰闪烁, 他咬指吐舌,惊讶于宇宙的辽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惊讶时的表情,咬住手指,伸出舌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神秘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惊讶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 his jaw dropped”或“stunned into silence”,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传达了惊讶或震惊的情绪。
“咬指吐舌”这个成语在描述惊讶或害怕的情绪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人类的情感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咬指吐舌,连忙退出。
众军伸头缩脑,慢慢的走将出来,聚在一处,个个~。
1.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3. 【吐】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