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6:48
徙倚(xǐ y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徘徊、流连,形容人因为犹豫、思考或情感上的波动而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不愿离去。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徙倚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或情感的波动,如《诗经》中有“徙倚以思”之句,表达人物在某个场景中的沉思和徘徊。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徙倚的使用较少,更多地被“徘徊”、“踌躇”等词汇替代。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行为学中,徙倚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犹豫不决或焦虑状态。
同义词:徘徊、踌躇、犹豫、流连 反义词:果断、坚定、决断
徙倚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徙倚常与文人墨客的忧思、离愁别绪相联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徙倚一词给人以沉思、忧郁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徘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和情感的波动。
在个人经历中,徙倚可能与某次重要的决策时刻相联系,比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或人生伴侣时的犹豫和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徙倚来描绘一个孤独的旅人在黄昏时分徘徊在古老的城墙下,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回忆。
徙倚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月光下的小径上徘徊,周围是静谧的树林和潺潺的溪流,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在英语中,徙倚可以对应到“linger”或“waver”,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和使用场景上与徙倚有所不同。
徙倚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人的行为,更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徙倚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本的情感和艺术效果。
1.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
2.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