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0:16
“清真”一词源自阿拉伯语“حلال”(ḥalāl),意为“合法的”或“允许的”。在伊斯兰教中,它特指那些符合***(Sharia)规定的食品和行为,尤其是指那些可以食用的食品,这些食品在屠宰、准备和处理过程中遵循特定的规定。
“清真”一词通过波斯语进入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符合伊斯兰教规的食品和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成为标识***食品的通用术语。
在*文化中,“清真”不仅仅是一个食品标签,它还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信仰的体现。在多社会中,理解和尊重“清真”标识对于促进和谐至关重要。
对于*来说,“清真”食品代表了纯净和合法性,与*信仰紧密相关。对于非,这个词可能引发对不同文化和***俗的尊重和好奇。
在多元文化的城市中,我经常看到各种清真餐厅和食品店,这反映了社会对不同***俗的包容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清真”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纯净和合法性,例如:“在这清真的月光下,心灵得以净化。”
想象一家装饰简洁的清真餐厅,播放着柔和的伊斯兰音乐,墙上挂着古兰经的经文,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清真”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halal”直接来自阿拉伯语,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清真”一词不仅是食品标签,更是文化和身份的体现。了解和尊重这一概念对于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和谐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清真”一词可以展示对不同俗的敏感性和尊重。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引证】
《说文》。按:六经无真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 《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归其真宅。 、 《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组词】
真人府、 真仙、 真君、 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