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35:17
团拜(tuánbà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团体成员聚集在一起互相拜年或互相祝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在**春节期间,单位、组织或社区成员集体进行的拜年活动,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良好的愿望。
在文学作品中,团拜可能被用来描绘节日氛围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描述他们参加的某个集体拜年活动。在专业领域,如企业文化或组织行为学中,团拜可能被视为一种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的活动。
同义词:集体拜年、团体祝福、集体祝贺 反义词:个别拜年、单独祝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是集体行动还是个人行为,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非集体的、个人的拜年或祝福。
团拜一词源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的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不仅限于春节,也可以用于其他节日或特殊场合的集体祝福活动。
在**文化中,团拜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它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社会背景中,团拜有助于加强社区联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团拜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温馨和团结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共同庆祝和分享喜悦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团拜可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比如在公司的新年团拜会上,与同事们共同庆祝,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团拜融入描绘节日氛围的诗句中,如:“春风送暖入屠苏,团拜声中笑语多。”
团拜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人们围坐在一起,互相敬酒,笑容满面的场景。听觉联想则是欢声笑语和祝福的话语。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集体庆祝活动可能被称为“聚会”或“庆典”,但团拜这个词具有鲜明的**特色。
团拜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不仅体现了的传统俗,也反映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团拜这个词,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传达文化的精髓。
1.
【团】
(形声。从囗(wéi),专声。本义: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团,圆也。 、 《文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组词】
团扇、 团领、 团栾、 团茅、 团城
2.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