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6:01
词汇“挛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挛索”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收缩而变得僵硬或不灵活。在医学上,“挛”通常指肌肉的痉挛或收缩,“索”则有束缚、捆绑的含义。因此,“挛索”可以理解为肌肉或其他物体的僵硬和束缚状态。
由于“挛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都非常有限。在医学领域,可能会用来描述肌肉痉挛或关节僵硬的情况。
“挛”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收缩、痉挛。“索”字则有寻找、绳索的含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挛索”这个词汇,用来描述因收缩而导致的僵硬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肌肉挛索可能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有关,因此在中医治疗中可能会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调理。
“挛索”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适和束缚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身体的不适或**的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挛索”这个词汇,但在描述肌肉疼痛或关节僵硬时,可能会用到相关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同被挛索紧紧束缚,无法自由呼吸。”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肌肉紧绷的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因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声。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pasm”和“constriction”来描述类似的状态。
“挛索”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医学和某些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身体的不适状态,并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词汇。
1.
【挛】
(形声。从手,羉(luán)声。本义:维系,牵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挛,係也。 、 《易·小畜》。马注:“连也。”-有孚挛如。
【组词】
挛缀、 挛结、 挛牵、 挛索、 挛格
2.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