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04:21
挛缩(Spasm)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肌肉不自主的、突然的、短暂的收缩。这种收缩通常是疼痛的,并且可能导致身体部位的扭曲或变形。挛缩可以发生在任何肌肉群,但常见于四肢、腹部和背部。
在医学领域,挛缩通常与肌肉疾病、神经损伤或电解质失衡有关。在文学作品中,挛缩可能被用来形容人物的痛苦或紧张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挛缩”来形容某种紧张或不自然的状态。
同义词:抽搐(Twitch)、痉挛(Cramp) 反义词:松弛(Relaxation)、舒展(Stretch)
“挛缩”一词源自拉丁语“spasmus”,意为“突然的冲动或动作”。在医学术语中,它逐渐演变为指代肌肉的不自主收缩。
在某些文化中,挛缩可能被视为身体不适或疾病的象征。在社会层面,人们可能通过描述挛缩来表达对某人健康状况的担忧。
“挛缩”一词通常带有一种痛苦和不适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身体的不适和需要医疗干预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经历了肌肉挛缩,他们可能会寻求医疗帮助或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如热敷或按摩。
在诗歌中,可以将“挛缩”比喻为内心的痛苦或情感的紧张:
心灵的挛缩,如夜风中的枯枝,
在寂静中颤抖,无声地诉说着痛楚。
视觉上,挛缩可能让人联想到扭曲的肌肉和痛苦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因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肌肉挛缩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西班牙语中,“espasmo”与“挛缩”有相似的含义。
“挛缩”是一个具有特定医学含义的词汇,但在不同语境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其基本定义、语境使用和情感联想,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术语对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挛】
(形声。从手,羉(luán)声。本义:维系,牵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挛,係也。 、 《易·小畜》。马注:“连也。”-有孚挛如。
【组词】
挛缀、 挛结、 挛牵、 挛索、 挛格
2.
【缩】
(形声。从糸(mì),宿声。糸,细丝,与绳索有关。本义:捆束)。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 《说文》。朱曰:“许书之乱字皆治也,理也。此说解及尔雅之乱,正谓治理。”-缩,乱也。 、 《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闲缩霤。 、 《仪礼·乡射礼·大射仪》-十纯则缩而委之。 、 《仪礼·士丧礼》-绞横三缩一。 、 《礼记·檀弓》-冠缩缝。 、 《礼记·丧大纪》-布绞缩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