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5:40
毡上拖毛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毡子上拖拉毛发”,比喻事情进展缓慢,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干脆,拖泥带水,缺乏效率。
“毡上拖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对毡子特性的观察。毡子是一种紧密压实的毛织物,毛发在上面拖动会显得特别缓慢和费力,因此被用来比喻做事的缓慢和拖沓。
在中国文化中,效率和果断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毡上拖毛”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高效行动的期望,以及对拖延行为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效率低下和拖延。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缓慢的行动、不情愿的态度和时间的浪费。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总是迟到或者做事拖拉的朋友,提醒他们提高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时光如流水,勿让行动如毡上拖毛, 抓住每一刻,让生活充满活力与希望。”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毡子上缓慢地拖动毛发的画面,这个画面传达出一种缓慢和费力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拖动毛发的摩擦声,这种声音也传达出一种缓慢和拖沓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agging one's feet”,意思也是拖延或行动缓慢。这个表达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毡上拖毛”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用来批评低效和拖延的行为。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提醒我们注重效率和果断。
鲁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毡上拖毛。
1.
【毡】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氈,撚毛也。 、 《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
【组词】
毡单、 毡布、 毡车、 毡衫、 毡屋、 毡席、 毡帽、 毡毯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4.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 《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不获二毛。 、 《周礼·司仪》-王燕则诸侯毛。 、 《素问·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 、 《周礼·大司徒》-其动物宜毛物。 、 《周礼·校人》-毛马而颁之。 、 《诗·小雅·信南山》-以启其毛。 、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 《韩非子·五蠹》-胚不生毛。 、 《汉书·李广苏建传》-与旃毛并咽。 、 唐·李朝威《柳毅传》-大小毛角。 、 《资治通鉴·唐纪》-矢如猬毛。 、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毛女、 毛连、 刚毛、 毫毛、 毛笔、 毛羽、 毛戴、 毛脉、 毛悚、 毛蓬蓬、 毛楂楂、 毛发不爽、 毛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