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31
异教(Pagan)一词源自拉丁语“paganus”,意为“乡村的”或“未开化的”。在语境中,它通常指那些不属于主流(如**教、伊斯兰教或犹太教)的信仰体系,特别是指古代的多神教信仰。
“异教”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paganus”,最初指“乡村的”,后来扩展到指那些未接受教的乡村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在指代非主流信仰。
在教成为欧洲主流后,“异教”一词常带有贬义,指那些拒绝接受教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更加中性,用于描述各种非主流信仰。
“异教”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神秘、古老和多元的仪式,也可能带有对传统和自然的尊重。在某些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对现代体系的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参观过一些古代异教遗址,如古罗马的神庙,这些经历让我对古代**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教”:
在月光下,异教的神庙静静矗立, 古老的石柱诉说着千年的秘密。 星辰为证,风为歌, 异教的灵魂在夜空中自由飞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异教神庙的画面,充满神秘和庄严。在音乐中,可以使用古风音乐来营造异教仪式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异教”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都是指非主流**信仰。例如,在德语中,“Heidentum”(异教)也有类似的含义。
“异教”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和文化,也让我们思考现代多样性的价值。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多样性。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