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0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06:16
词汇“焦坼”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焦”和“坼”。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焦坼”描述的是物体因高温或干燥而变得焦黑并出现裂纹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焦坼”常与自然灾害如干旱、火灾等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的自然或人为灾害时,可以用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焦坼”来描绘一幅荒凉的景象,如:
烈日下,田野焦坼,
裂缝中,生命顽强。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英语中的“scorched and cracked”。
“焦坼”是一个具有强烈视觉和情感冲击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描述和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坼】
(形声。从土,斥声。本义:裂开,分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土裂。-坼,裂也。 、 《淮南子·本经》。注:“燥裂也。”-天旱地坼。 、 《诗·大雅·生民》-不坼不副。 、 《易·解》-百果草木皆甲坼。
【组词】
坼甲、 坼腹
裂缝。
【引证】
《周礼·占人》-卜人占坼。
【组词】
坼兆、 坼罅